骨质疏松和肠道菌群的密切关系!
骨质疏松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以及骨折风险增加。作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之一,骨质疏松是很多老人骨折的原因,甚至还有患者因此致残,需要重视防范。

医生研究发现, 肠道菌群与骨代谢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代谢产物,免疫途径影响骨重建。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将帮助维持骨骼健康。
骨骼是一个动态活性组织,它通过持续的重塑来维持其矿化平衡及自身的结构完整,其中具有骨形成功能的成骨细胞和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破骨细胞在骨重塑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骨重塑过程中,破骨细胞粘附在旧骨区域,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矿物质,分泌蛋白酶消化骨基质,形成骨吸收陷窝;然后,成骨细胞移动到被吸收部位,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经矿化而形成新骨。正常情况下,破骨与成骨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它们的平衡是维持正常骨量的关键。骨重塑过程的失衡则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影响骨代谢
肠道菌群与钙、维生素D、维生素B和维生素K等骨骼必须营养素的合成与吸收密切相关,从而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肠道菌群对骨骼健康有重要作用,提示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防范或改善骨质疏松。
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维持骨骼健康?
我们可以从 日常饮食、定时补充益生菌、温度 这三方面入手。

一、坚持高纤维饮食。 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中富含的膳食纤维经肠道菌群消化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能影响破骨细胞分化,抑制其骨吸收功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骨密度。

二、补充益生菌。 像罗伊氏乳杆菌等益生菌被发现可减轻正常雄性小鼠肠道炎症并提高其松质骨骨量,说明补充相关益生菌能够调节骨免疫系统而降低骨量流失。

三、保持身体温暖。 温热的环境下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益生菌菌群的丰度都会增加,促进多胺类物质的合成,更有利于骨骼健康,如果本身有骨质疏松等问题的老人更要注意保暖。


